在小紅書上做營銷推廣,要解決的就兩個終極問題:量和質量。
看過很多賬號和項目,要么是完全沒量,后臺連個私信都沒有。要么就是私信一大堆,但只要聊到加好友、成交,就全跑了。典型的垃圾流量。
今天會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聊一下這個問題,需要的或者感興趣的可做參考。雖然是從小紅書平臺出發(fā),不過運營思路是相同的,做其他平臺的也可以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。
1、怎么理解客戶是否精準
對客戶的精準與否,從運營的角度上看,只要這個流量看了你的內容之后,愿意產生互動,比如私信。
并且在私信過程中商家確認相關需求之后,客戶愿意留下聯(lián)系方式做下一步溝通。那從運營角度看,這個流量就是精準的。
至于后面銷售加了這個聯(lián)系方式,這個人還是不是愿意繼續(xù)溝通,是不是會成交,那就是銷售的問題。
這里面存在一個天生的矛盾點,就是運營和銷售的責任矛盾。
客戶不成交,銷售說是運營給的流量不精準,運營說是銷售菜雞轉化不出來。
這個情況實在是太常見了,運營和銷售的內耗,除了消耗團隊資源,沒有任何好處。
想解決這個問題,就要明確權責歸屬。出現(xiàn)問題只解決問題,不要第一時間想解決人。
完全可以按照上面的思路去劃分權責,如果運營出的內容是清晰的,沒有惡意引導留咨。并且在私信階段客戶也明確知道商家提供的服務,且愿意留下聯(lián)系方式。那么這個流量就是對的,后續(xù)出現(xiàn)大量的不成交、客戶流失,作為領導者,應該要做的是第一時間去復盤銷售的跟進態(tài)度、話術、銷售方式是否出了問題。
如果運營的內容偏離產品,一直在顧左右而言他。并且私信沒有做有效溝通,上來也不問需求就要聯(lián)系方式。同時銷售跟進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大量客戶都表現(xiàn)出對產品不知情、或者需求偏離,那這個時候就要去調整內容運營,而不是責怪銷售跟進不力。
這里講的責任劃分旨在幫助項目領導者快速定位問題,解決問題,不涉及對具體崗位和人的獎懲。個人也不是很贊同把一切都和績效掛鉤的做法,團隊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??梢赃M行必要的批評和自我批評,但過分的強調獎懲,從長期看對團隊發(fā)展不利。
2、賬號定位清晰、3秒原則
看過很多賬號,不知道是出于怕違規(guī)還是其他什么原因。賬號的名稱、簡介完全不知所云。
要么顧左右而言他,要么根本不知道在寫什么。一個正常的用戶進到賬號主頁之后,最多也就三秒的時間,掃過去一眼,根本看不出來你是做什么的。
這樣的賬號怎么可能吸引到有意向精準的客戶呢?
賬號的昵稱和簡介,一定是遵守清晰直觀的原則。寫清楚你是做什么業(yè)務的,你的服務優(yōu)勢是什么。
雖然說簡介的上限可以寫的比較長,但真正有效的也就是五六十個字。
掃過去一眼看到一大堆文字,即便是你寫清楚了,客戶也沒心情看的。
所以,一定要把你的服務,優(yōu)勢這些凝練程五六十個字。每一個字都要仔細斟酌才行,這不是隨便寫寫就可以的。
另外,不要去參考那些大品牌、高流量賬號的做法。
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那些賬號的名字和簡介可以寫的很隨意,甚至看上去是隨便改的。他們那么做,是因為他們本身有很強的影響力,已經(jīng)不再需要依靠這些來標注自我價值了。
3、內容要遵守從需求到產品的思路
很多賬號的內容,要么是東拉西扯就是不說產品,要么是上來就產品圖啥都沒有。
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。
第一種,東拉西扯不說產品,會吸引到很多雜質流量,后期轉化的難度極大。屬于是賠本賺吆喝,光搞個熱鬧,最后什么都落不下。
第二種,上來就產品圖,雖然夠直接,但會導致流量極低,轉化量達不到商業(yè)需求。
原因在于,過度直接的內容,影響了內容的算法分發(fā),也過濾掉了大量的潛在需求客戶。小紅書這種平臺的流量,極大一部分都是在無需求意識下在刷信息。上來就產品,很難勾起這部分人的興趣,也就沒有了轉化的可能。
舉個例子,比如做金飾的,直接發(fā)金飾的產品圖,除了那些非常明確自己要買金飾的人會點進去看,其他人是很難點進去的。但是,如果你的內容角度是閨蜜過生日,最值得送的土豪禮物盤點,里面嵌入金飾,那就完全不一樣了。
這么做,就切中了送禮、土豪兩個對金飾有需求的人群,范圍大,也相對精準。
案例未必那么合適,但不影響結論。
一個比較通用的思考內容的邏輯就是:問題,解決方案,優(yōu)勢,信任背書??梢宰们閰⒖家幌隆?h1>4、倒漏斗營銷策略
其他平臺的轉化邏輯是,先找到十個可能對你產品感興趣的人,然后從這十個人里找到一個成交的,屬于沙里淘金的做法。
但小紅書不一樣,小紅書是先找到一個對你產品最有興趣的人,搞定他。然后再找十個可能對你產品感興趣的人,嘗試搞定他們。
其實小紅書的這個營銷思路,是非?,F(xiàn)實的做法。
尤其是對一些小企業(yè),預算不多的企業(yè),沒辦法大規(guī)模做營銷的企業(yè)來說,這個思路的價值尤其高。
一定是先找到對你最感興趣的一小部分人,然后搞定他們。等你可以很有把握,很穩(wěn)定的可以轉化這部分人,可以穩(wěn)定營收的時候,再去慢慢、逐層的去往外去擴張人群。
這個思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營銷資源的浪費,也能提升企業(yè)投產平衡的速度。
切記貪大貪多,在商業(yè)模式不成熟、市場經(jīng)驗不多的情況下,貿然擴大群體,只能讓你撈到大量的垃圾流量。沒辦法轉化,客單價低,用戶價值低,最后拖垮項目。大概的一個營銷路徑是:快速精準做市場定位-打透核心人群-尋找產品第二價值做人群破圈-判斷產品生命周期,要么放棄要么轉賽道繼續(xù)。5、關于量和質的辯證關系
5、關于量和質的辯證關系
最后一點,簡單聊一下即可。
在小紅書上,獲得客戶的量和質量是相互辯證的關系。
沒有基礎的流量數(shù)量,是不可能沉淀出精準客戶的。不是說來一個精準一個,這不可能,中間必然會夾雜部分無效流量。
當然,也不能說走到大浪淘沙程度。大量吸引垃圾流量,從里面去挑精準流量。這樣會浪費大量的預算、精力,也是不對的。
比較好的做法,是在確保流量大頭精準的前提下,一步一步的放大進量。這樣才能讓項目有成長的空間。
看完覺得寫得好的,不防打賞一元,以支持藍海情報網(wǎng)揭秘更多好的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