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,據說是一年里最容易瘦的減肥黃金期,也是各種邪修減肥法頻出的時候。
去年三伏火的還是曬背八段錦,讓打工人頂著炎炎夏日也要去猛曬一通,到了今年,不想動的打工人盯上了減肥界常年選手關曉彤。
起因是上個月,關曉彤在微博曬出了媽媽特制的夏日低卡餐——將彩椒切成兩半掏空作碗,填入煮熟的雞肉、胡蘿卜、土豆,連碗帶餡一口悶,硬是把減肥餐吃出了全家桶(碳水蛋白質維生素版)的豪橫感。
圖源:微博
誰也沒想到,這個色彩明艷、操作簡單的創(chuàng)意很快突破明星私廚范疇,被苦40塊外賣輕食久矣的打工人奉為新一代減肥圣品。
這邊剛把彩椒掏空塞滿,那邊就迫不及待拍照打卡喊:關曉彤,你的兵來了。
圖源:小紅書01 彩椒,走出狗飯
在關曉彤帶火彩椒碗之前,這種色彩斑斕的蔬菜在人類餐桌上的存在感,大概還沒有狗飯里的裝飾性配菜高。
主要原因是彩椒價格偏貴,難以成為大眾家常菜,但對于養(yǎng)寵人士來說,當狗子對著彩椒豐容碗興奮轉圈時,誰還會在意錢包的哀嚎?
圖源:小紅書
是的,圖上這個與關曉彤同款彩椒碗查重率幾乎100%的狗狗豐容碗,主要材料也來源彩椒,做法也是將各類食材煮熟后塞進彩椒中,目的是讓狗狗通過嗅聞和啃咬彩椒碗時感受到探索的快樂,還有益于開發(fā)智力。
很快,減肥人和狗子在彩椒碗這件事上達成了跨物種共識:畢竟按照減脂餐≈狗飯的定律,彩椒從寵物碗跳槽到健身餐的進化路線,簡直比狗子偷吃主人外賣還要順理成章。
其實早在2021年,健身圈就已經刮起過一陣生啃彩椒的邪修風潮,只不過當時的教主還不是關曉彤,而是另一位同樣在減肥史上頗有盛名的演員——彭于晏,這位靠把彩椒當零食啃,足足瘦了32斤的狠人,堪稱初代彩椒推廣大使。
圖源:抖音
可惜普通打工人終究修煉不出彭于晏的毅力,做不到生啃彩椒的同時,還能忍住不在上班時生吃同事,彩椒減肥法最終也和其他曇花一現的網紅食譜一樣熱度下降,淪為沙拉碗里的配色背景板。
到了2025年,彩椒終于迎來了熹妃回宮,在關曉彤的帶領下再次火了一把。將吃好喝好奉為減肥信條的關曉彤,不滿足于單純吃彩椒,而是通過加入肉類和其他蔬菜豐富口感,將彩椒飯碗化。
彩椒的碗,就和貝果的洞一樣,注定充滿想象。于是網友們復刻彤款彩椒碗里的食材逐漸豐富,也逐漸抽象,從人見人恨的雞胸肉變成了香香的大米飯,主打一個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;能裝吃的,自然也能裝喝的,彩椒咖啡也出現了,還能直接在肚子里實現杯子無害化處理。
圖源:小紅書
在關曉彤之后,越來越多明星加入了彩椒碗的安利大隊。先是演員蔣欣發(fā)布了彩椒碗的復刻視頻,她連吃兩個拳頭大的彩椒碗,被工作人員調侃把減脂餐吃成下午茶;再是制片人張萌在VLOG中連炫兩款隱藏版彩椒碗,并稱朋友一周靠它瘦七斤;還有于正、陳祉希、高露等藝人都在社交平臺上大贊彩椒碗好吃。
圖源:微博、小紅書
強捧出奇跡,連番轟炸的熱搜終于將彩椒送上了C位出道。在微博上,關曉彤分享的彩椒碗視頻合計播放量高達數千萬,同時#彩椒碗#等相關話題在多個平臺的熱搜榜單上持續(xù)攀升,閱讀量呈現顯著增長態(tài)勢。
圖源:微博
水漲船高的不只是彩椒的熱度,還有價格。根據壽光蔬菜價格指數平臺數據,彩椒批發(fā)價自7月起持續(xù)上漲,8月雖有小幅回落,但仍顯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;其中作為彩椒碗主要原料的黃色彩椒,批發(fā)價同比漲幅接近90%。
圖源:壽光蔬菜價格指數平臺
盡管彩椒價格持續(xù)攀升的原因還包括了種植面積和極端天氣等因素的綜合影響,但其走紅后的需求量激增,讓終端市場零售價也顯著高于往年,從而引發(fā)了消費者對高價現象的廣泛討論。
圖源:小紅書從狗飯到減脂圣品,彩椒的逆襲走紅看似偶然,實際上反映了大眾對功能性食材的重新定義,更折射出社交媒體時代飲食潮流的快速迭代邏輯。 熱度與價格齊飛之際,人們也聯想到了上一個網紅食物羽衣甘藍,這個如今已經成為茶飲宇宙中心的蔬菜,此前還是觀賞綠化帶的??汀D敲?,彩椒是否也能從網紅食材蛻變?yōu)殚L紅選擇,釋放出超級食物的經濟潛力?02 彩椒,從網紅到長紅的可能性 彩椒要想和羽衣甘藍一樣上桌,自身的硬實力是夠的。 首先,彩椒的VC含量比很多水果都高。提起補充維生素C,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吃橙子、喝檸檬水,懶得折騰的會干脆買一瓶水溶C100(哪怕含糖量堪比兩碗大米飯)。 但鮮為人知的是,彩椒每100g里含有130mg的VC,約等于橙子的4倍,檸檬的6倍。并且彩椒還具備了鉀、煙酸、胡蘿卜素等重要的微量元素,是許多營養(yǎng)師膳食搭配中的重要選擇。
彩椒的營養(yǎng)素成分 圖源:小紅書其次,彩椒熱量很低,每100g只有26千卡,以低卡著稱的蘋果熱量甚至是它的兩倍;并且彩椒還擁有一種重要燃脂成分——辣椒素酯。 這是辣椒素的親兄弟,它倆的化學結構相似,但辣椒素酯其對口腔等部位的刺激性遠低于辣椒素,因此我們吃彩椒時感覺不到辣味,同時,辣椒素酯能促進代謝,抑制脂肪的堆積。還有研究發(fā)現,它對人體血壓、抗血管硬化等有一定的積極影響。 這么一看,彩椒營養(yǎng)價值高、熱量低,還有益于身體健康,簡直是減肥人的天菜。 然而,彩椒也有一個明顯的短板,那就是沒有想象中好吃。 甚至這個好吃的判斷是由基因決定的。彩椒屬于茄科植物,會有一種天然苦味,雖然不明顯,但苦味在人類進化基因中是一種危險信號,導致有的人會本能地排斥這種味道,從而產生類似過敏的反應,比如會覺得它有一股汽油味。
圖源:小紅書
彩椒的口感差異不僅源于個體味覺敏感度,品種和烹飪方式也是關鍵,比如生吃時苦味會更為明顯,水果彩椒、巴萊姆彩椒等特定品種甜度更高,以及規(guī)范種植也能有效降低苦澀感。
因此彩椒的商業(yè)化難度可以類比苦瓜、香菜等有特殊味道的植物,這和羽衣甘藍還有點區(qū)別,因為羽衣甘藍是公認的難吃,消費者購買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,味道再歹毒也會自我PUA是自己恒心不足。
而彩椒本身顏值高,加上明星們看起來真的吃得很香,不知不覺間給人畫了張好吃還能瘦的大餅,以至于零個人發(fā)現,關曉彤們覺得好吃,那是因為TA們對標的是水煮雞胸肉、白灼西蘭花。
輪到減肥欲望并沒有那么強烈的人們跟風復刻,進了嘴卻發(fā)現和想象中差了一個米其林三星,那種被欺騙的感覺堪比看了買家秀和賣家秀,駭得不少人連夜上小紅書避雷。
圖源:小紅書
另外,不管是生啃還是當碗,彩椒始終都充當了正餐內容,餓得眼冒金星的減肥黨們本來就在和饑餓感搏斗,每天就指著這一兩頓正餐續(xù)命,偏偏彩椒的味道還不符合想象,最常見的結果是被踢出日常菜譜,商業(yè)價值也無從提升。
在這方面,建議彩椒和羽衣甘藍學一學,后者已經悄悄混進奶茶杯里當起了健康搭子,靠其他成分中和口感,成功把苦澀屬性偽裝成高級的草本風味,甚至讓消費者產生喝奶茶還能瘦的幻覺。
若論短板,羽衣甘藍比彩椒更甚:彩椒雖小眾卻常見,而羽衣甘藍在進軍茶飲界前,在國內市場的認知度極低,主要作為出口農產品銷往歐美。
但自從喜茶、奈雪的茶、滬上阿姨、瑞幸等多個品牌相繼推出相關飲品,羽衣甘藍的價格也從2023年的0.5元/斤暴漲7倍至2025年的3.5元/斤。這還是初步發(fā)展階段,有數據預測若未來中國人均羽衣甘藍消費量能達到歐美國家的一半,那么中國未來羽衣甘藍市場規(guī)模將超過千億。
羽衣甘藍在茶飲界的各副面孔 圖源:Foodaily
回顧歷史,類似的超級食物并不少見——牛油果、奇亞籽、藜麥、巴西莓等都曾經歷過從默默無聞到身價暴漲的過程。油柑在2021年成為茶飲新寵原料時,價格也曾飆漲10倍,但隨著熱度轉移,很快又被刺梨、黃皮等取代。
這說明,茶飲產業(yè)的原料更新極快,沒有永遠的C位,這也是彩椒的機會:與其在餐桌上和雞胸肉抱團取暖,不如早日轉戰(zhàn)飲料界當個VC氣氛組。畢竟這屆年輕人可以接受喝草喝出痛苦面具,但絕不允許寶貴的正餐變成味覺刑具。
但彩椒若想擺脫曇花一現的網紅宿命,只關注茶飲是不夠的,或許該好好研讀羽衣甘藍的產業(yè)化劇本——與之前的一些網紅食材不同,這個曾被吐槽味道歹毒的蔬菜,硬是靠全產業(yè)鏈改造殺出一條血路。
羽衣甘藍的逆襲始于對苦味的正面攻堅,比如有農業(yè)公司從海外引進了苦味較低的多魁羽衣甘藍,其精品側芽的市場價格一度超過每斤40元。
還有農場準備與農科院合作建立羽衣甘藍研究所,培育黑色、紅色、黃色等五色新品種,未來可能會出現好看還不苦的羽衣甘藍。
羽衣甘藍的品種不完全分類 圖源:小紅書
這種從育種端發(fā)力的策略,遠比單純營銷更能建立競爭壁壘。
另一個是扎實布局產業(yè)鏈,山東高密的萬畝良田家庭農場已經聯合10多家企業(yè),共同研發(fā)出羽衣甘藍面條、糕點、酸奶、果蔬汁等40多款深加工產品,其中凍干粉生產線每小時能處理1.5噸羽衣甘藍鮮葉。
而這些產品也給了其他品牌靈感,比如小象超市上新HPP羽衣甘藍果汁,白象推出了羽衣甘藍輕輕面,連洽洽推出了同口味的瓜子。
羽衣甘藍的其他應用 圖源:網絡
回顧羽衣甘藍的成長路,我們會發(fā)現其聰明之處在于借船出海:初期綁定喜茶等現制茶飲,用纖體瓶概念教育市場,快速獲得認知度;中期切入各種零售品類和渠道,擴大消費場景;后期著手從育種到深加工的全面升級,延長生命周期,完成從網紅到長紅的蛻變。
建議彩椒也別在碗里打轉了,逃離餐桌且原料化,或許才是彩椒的未來。
03 結語
從羽衣甘藍的產業(yè)化種植到彩椒碗的爆火,超級食物(Super Food)這一舶來概念正在中國完成本土化蛻變。
不論是手捧羽衣甘藍果蔬茶的都市白領,還是早餐搭配奇亞籽酸奶的健身達人,亦或是零食選擇黑巧配堅果的養(yǎng)生族,都在主動擁抱這場飲食健康變革,這些高營養(yǎng)密度的食材正以茶飲、代餐、即食小食等更輕盈的姿態(tài),悄然滲透進國人的日常飲食中。
在這個背景下,把冷門原料包裝成網紅爆款,已經成為新消費時代品牌營銷的標配劇本。來自墨西哥的牛油果、原產于中國臺灣的香水檸檬、潮汕特產的油柑和黃皮、貴州風味的刺梨和熱帶風情的芭樂……這些曾經默默無聞的地方特產,如今都被貼上超級食物的標簽,在消費市場書寫著各自的造神傳說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下一個超級食物的誕生并非偶然,而是遵循著特定的市場規(guī)律:或源自傳統藥食同源智慧的現代詮釋,或依托前沿科研成果的加持,亦或是契合特定消費場景的情感共鳴。
當健康意識與社交屬性在特定食材上形成共振,新的市場寵兒便會應運而生。
看完覺得寫得好的,不防打賞一元,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。